精神疾病发病机理。
人类生命历程中必须突破的心理障碍大脑是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器官,它能将大脑比作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通过感觉(即五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比较主要的是听觉和视觉,在身体内外接受信息(主要是外界),并通过运动。

精神疾病的诱因。
一、遗传因素;
二、身体与心理因素;
三、促发因素:(1)社会心理因素;(2)感染、创伤及身体疾病;(3)身体机能状况。
各种心理学派的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原始冲动、欲望和本能是心理疾病的原因,特别强调了性本能潜能(比多)以及性创伤在心理疾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根据这种说法,一个人在成年时,由于受到性本能的刺激(本我),在没有满足时就退缩(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直到年幼时,通过年幼的性欲的表现来表达,形成了露阴癖。与其他性变态如窥阴癖、施虐症一样,神经症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自我为避免超我的干预而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将性冲动化装成性,混入自我的检查,以不带性内容的神经症状表现出来。
2、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环境决定的,是从学习而来。类似地,疾病行为也是由环境决定并被学习到的,所以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来治疗疾病行为。
3、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感知活动,包括知觉和理性认识,其中主观心理知觉作用尤为突出。病态行为来自于对不正确认识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纠正错误认知的方式来治疗病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