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什么?在百姓们的眼中,中医是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的斗争经验和理论知识,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罗登祥出身中医世家,八字祖训“恪守医道、心怀慈悲”,让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医德教育。在他眼里“恪守医道”是一种职业道德,“心怀慈悲”是对每位病人大爱的心态。本篇文章,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的视角,探寻一代中医大家—罗登祥院长一天的工作记录!
一日之计在于晨罗登祥一刻也不曾懈怠
上午8点,记者来到重庆御和堂,探访罗登祥院长的专家门诊。敲门而入,小小的候诊室挤满了前来等待看诊的患者。罗院长快步走进诊室,热情地与大家打招呼,言谈举止间医生与患者们已然熟络起来,应该是老相识了。
记者仔细打量着罗院长,星星点点的银发下红润的脸庞,温文尔雅的笑容,柔和温暖的语调让人很难与年过花甲之人联系在一起。在探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罗院长的诊桌上放满了一沓厚厚的病历单,但是从一张张简表中清晰可辨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每次诊治后的变化。可即便如此,开处方前,罗院长依旧会认真揣摩每张病历单上的细微变化,深思熟虑后方才拟定处方。
对待患者他尽心竭力连午饭也都是随口对付
在记者的探访中,罗院长中午啃面包的场景让许多肿瘤患者家属心生感叹,也让记者感受到了罗院长对待患者的真诚。尽管自己身为一老中医,但面对众多前来求医的肿瘤患者,罗院长似乎并没有太在意自己的“脾胃”。
罗院长对此表示:“因为患者众多,许多都是从外地赶来的,为了不让病人长时间等待,我平时对付一下就行了,也不用刻意夸大我,这只是我分内的事”。交谈过程中,一位年过花甲的焦先生走进诊室,经过与罗院长的一番交谈后,记者了解到,这位患者曾患有早期胃癌,做过手术。
后来经罗院长三个疗程的中药调理,身体康复了很多,今天是特地前来复诊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经朋友介绍找到的罗院长,咱们这位罗院长不仅看病认真负责、医德医术也很好,我为他点赞!

无论工作到几点我的灯永远都为病人留着!
一下午罗院长一边开药,一边不厌其烦地对患者重复着日常生活里的注意事项,“心情要好、不要生气”是对每位病人都要关照到的。傍晚6时,暮色渐浓,罗登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闭目休息了一会,刚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此时又有一个老病号赶了过来。
“不好意思,罗院长,我们是专门从外地赶来复诊的,路上堵车来晚了,这是我的肺部CT报告,您能不能给我看看呀!”罗登祥一边安慰着对方,一边又坐下来,认真地给对方把脉问诊。因为医术精湛,有很多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即便要加班,罗院长也会加个号,让外地病人看上病,不至于白跑一趟。
能为肿瘤患者服务是我毕生的荣幸!
传统的观念认为癌症就是不治之症,到了晚期就只能等死!每当听到这样的言论,罗登祥都会感到惋惜,其实以中医的治疗手段,即使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也是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罗登祥指出: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精益求精”是罗登祥中医理论的精髓,虽同是一种肿瘤,但由于每个患者体质有别,早、中、晚分期不同,并发症不同。
所以在中药开方时,要根据“醇正和缓”的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整体的“辨证施治”,在临床上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在辨证方面,罗登祥通过把脉问诊,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着眼于增强人体正气,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抵御病邪入侵的目的。其次在论治方面,罗登祥非常重视治病求本的思想,有“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提者益之”的四大基本原则。通过调机体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罗登祥认为,“精益求精”是目前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思想,强化中医临床思维,需要在中医临床上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互补。他强调,作为重庆御和堂的一份子,一定要在中医药的传承方面实现突破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从而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希望、带来光明。